b体育-全运会圆满落幕 多项纪录刷新展现中国体育新高度
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全运会”)在历经十余天的激烈角逐后,于昨日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落下帷幕,作为国内规模最大、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,本届全运会不仅展现了各省市代表队的竞技风采,更成为检验中国体育后备力量的重要舞台,从田径到游泳,从乒乓球到羽毛球,运动员们以突破性的表现刷新多项赛会纪录,为中国体育迈向巴黎奥运会注入强劲动力。
开幕式亮点频出 科技与人文交融
本届全运会开幕式以“奋斗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”为主题,将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,通过全息投影技术,兵马俑、大雁塔等文化符号以动态形式呈现,而由无人机组成的“全运火炬”点亮夜空时,现场观众掌声雷动,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过视频致辞,称赞全运会“为世界展示了中国体育的活力与包容”,值得一提的是,开幕式参演人员中超过70%为高校学生和社区志愿者,凸显全民参与的理念。
竞技赛场捷报频传 新生代选手崭露头角
在游泳项目中,18岁的浙江小将余依婷以2分07秒06的成绩打破女子200米混合泳全运会纪录,这一成绩可排入今年世界前三,赛后她表示:“全运会的竞争比想象中更激烈,这让我对国际大赛有了更充分的心理准备。”田径赛场上,广东队短跑新星陈冠锋在男子100米决赛中跑出9秒95,成为继苏炳添后第二位突破10秒大关的中国选手,专家分析指出,这些年轻选手的崛起得益于“体教融合”政策的深入实施,越来越多青少年在校园中接受专业化训练。
传统优势项目同样表现亮眼,乒乓球男单决赛中,樊振东与马龙上演巅峰对决,最终樊振东以4:3险胜,终结了后者全运会三连冠的梦想,羽毛球女双组合陈清晨/贾一凡以全胜战绩卫冕,其默契配合被央视解说评价为“教科书级的攻防转换”,集体项目方面,广东男篮在决赛中击败辽宁队夺冠,主教练杜锋赛后特别提到:“全运会为年轻队员提供了成长平台,他们通过高强度对抗积累了宝贵经验。”
全民健身元素凸显 赛事组织获广泛好评
与往届相比,本届全运会首次设立群众赛事活动板块,包括广场舞、太极拳等19个大项185个小项,吸引全国近万名业余选手参与,在西安城墙下举行的群众乒乓球比赛中,65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国表示:“能和专业运动员使用同样的场馆,这种感觉太棒了!”组委会还推出“全运惠民”计划,开放部分赛事免费观赛名额,并通过5G技术实现多平台高清直播,单日最高观看人次突破8000万。
赛事保障工作也赢得各方认可,针对疫情防控,组委会采取“闭环管理+智能监测”模式,部署200余台体温检测机器人,实现零感染目标,交通部门开通15条全运专线,新能源车辆占比达90%,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志愿者张悦说:“我们每天工作12小时,但看到运动员竖起大拇指就觉得值得。”这种精细化服务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的肯定:“陕西为今后大型赛事组织树立了新标杆。”
巴黎奥运备战启航 中国体育开启新周期
随着全运会闭幕,各项目国家队即将进入巴黎奥运备战周期,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透露:“本次涌现的苗子将补充进国家集训队。”举重队总教练于杰则指出:“男子举重多个级别出现成绩断层,必须加快梯队建设。”值得注意的是,本届全运会首次将攀岩、滑板等奥运新增项目纳入正式比赛,为选拔跨界人才创造条件。
闭幕式上,广东省接过全运会会旗,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,国际奥委会委员李玲蔚表示:“这种区域协同办赛模式,将推动体育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度融合。”当主火炬缓缓熄灭时,现场大屏幕打出“中国梦·体育梦”六个大字,象征着中国体育从全运新征程再出发。
这场体育盛会不仅留下了激动人心的比赛瞬间,更通过科技赋能、全民共享等创新实践,勾勒出中国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,正如本届全运会主题歌所唱:“拼搏的汗水浇灌梦想,每一次超越都是新的起点。”